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快讯  > 正文
把兴趣当工作的人,过得轻松吗?
来源:生活报网     时间:2023-07-27 16:29:32

陈茜


(资料图片)

每隔一段时间,“兴趣能不能成为事业”的话题就会引起讨论。新闻里或成功或失败的人物经历,总让人摇摆:一边是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”的执着,另一边则是“兴趣和职业不得不分道扬镳”的无奈。

中青报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,在不考虑现实因素的情况下,92.98%受访大学生愿将爱好发展为职业。另一组数据却也透露着现实的骨感和残酷:在兴趣发展为职业的道路上,受访者中有68.32%认为单靠“为爱发电”难以持续。每个人都期待着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”,每个人都曾在兴趣和职业之间摇摆纠结。

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也没能逃得过“兴趣”与“职业”的挣扎。在刘擎的简历中,他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,一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工科学生。他的父母认为,务实的理工科,是真正的知识,正所谓 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。

但兴趣就像一粒种子,一旦种下难免生芽。毕业后的刘擎愈发感受到人文学科的魅力与光彩,“在自己的生性中,有对科学的好奇心探索,但还是关心人和社会比较多。”于是,他带着对哲学、社会学的热爱,走上了自己向往的人文之路。

在后来的采访中,刘擎颇有感悟地分享道:“你热爱的、感兴趣的、喜欢的事业,往往也会获得更大的成就。最后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喜欢,才做出了更大的成就,也无意之中得到了更好的回报。”

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,年轻人们则更早地认识到了兴趣之在,也有了更多机会和意愿深入到热爱之中,将爱好与事业相连接,开启不一样的人生新体验。和很多男孩子一样,温陈华年少时也曾梦想身披铠甲,金戈铁马。和很多男孩子不同的是,长大后,执着于儿时梦想的温陈华习得了打铁、钣金技术,有了将梦想付诸实践的机会。

从2007年开始着手制作自己的首套甲胄,到参与《满江红》铠甲中铁制部件的相关制作,十余年里,温陈华修复、制作了6000余套甲胄。为复原一件甲胄,温陈华曾亲手剪裁、穿孔1000多个甲片,也曾和团队翻阅大量古代军事文献、和博物馆开展合作。没能实现儿时“英雄梦”的男孩们则在温陈华的店铺里,延续着“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的豪情壮志。在那里,甲胄不仅是商品、道具,更是被复原的民族记忆和历史热血。在和历史的迎面邂逅中,温陈华的热爱也在和事业进行着一次次激情碰撞。

前不久,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典礼上,演员张颂文讲述了自己入行初期的落寞和挣扎,眼看着一半的老同学渐渐离开表演行业,他也曾在一个个辗转反侧的夜晚自问:究竟要不要继续坚持。

在毕业典礼的当天,从他的口中,人们才知道,原来为表演坚持了20多年的张颂文,在第8年左右,“就有点扛不下去了。”他不断“骗”自己,再给自己两年,就这样,“一转眼,二十多年过去了”。他终于在2023年大放异彩,迎来了迟到的春天。当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张颂文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同学们:“在你最难的时候,再跟自己说一说这句话,我再给自己一点时间。”

表演行业如此,小众艺术同样有着不被看见的黯淡时光。鱼拓画起源于宋代,在浙江舟山市、象山县以及山东高密市等地,它已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8年的时间里,从事这一行业的李品中“拓”了3000条鲤鱼,鱼成了他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。他说,自己是最了解鲤鱼的画家,甚至比别人一辈子吃的鲤鱼都多。喜欢是真实的,艰难也是真实的。正因如此,坚持才显得弥足珍贵。

王晓璐是一名“非遗二代”,她的妈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——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道安。从妈妈手里接棒时,王晓璐早已对其中的辛苦耳濡目染了十多年。

成都银花丝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,银条往往被拉至头发丝般粗细。而坐在火焰前焊接的王晓璐,再热的天也不能吹空调和风扇;手指因反复按压银丝,常常脱皮、流血……或许是这份辛苦,让很多人望而却步。成都从事银花丝工艺制作的人,目前少于30个人。有时候,甜甜的热爱,还要配上苦苦的坚持,才能成就那份心中的美好。

热爱赋予了年轻人追寻世界的勇气,也成为了他们彼此辨认的标签。近些年新兴的新鲜冷门职业中,超7成是90后创造的。其中包括玩偶医生、绘梦师、多肉寄养师、铸甲师、手机入殓师等等。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和平台的助力下,这些曾让老一辈人直摇头的“稀奇古怪”,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,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行当正不断涌现。

或许,每代人在回答“兴趣离职业还有多远”这个问题时,都曾有过不同的取舍。而在当下,年轻人们也正书写着自己的答案:热爱、方向、执着、坚持、机遇……其中的每一个关键词,都是时代带给年轻人的礼物,也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 “选择的权利”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