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快讯  > 正文
【世界时快讯】“感谢你们,摩中友好的使者”
来源:人民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1-30 12:53:58

1975年起,中国开始派遣援摩洛哥医疗队。目前,在摩中方医疗队设有1个总队部和8个分队,总队部在首都拉巴特,8个分队分别位于穆罕默迪亚、梅克内斯、塞达特等偏远山区和荒漠地带,几十名队员在当地公立医院开展诊疗工作。本报记者日前专程赶往塞达特,采访了在那里工作的中方医疗队队员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工作的需要、患者的需求和家人的支持,都是我的动力”

中午时分,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塞达特分队妇产科医生周珑刚返回住地,手机铃声又响了。“有名产妇急需手术!”周珑说着,起身就要出门,分队队长张建海和副队长蔡斌也跟了上来。张建海说:“上午你做了好几台手术,很辛苦了,下午咱们分工合作吧。”

在当地医院,中国医生一起出急诊是常态。考虑到塞达特分队的宿舍就在院区,门急诊工作一般都交给中国医生。“中国医生与当地医护人员密切协作配合,不仅让医患沟通更加顺畅,而且能更好完成工作。”张建海说。

手术顺利,一名8斤重的婴儿呱呱落地。在这里工作了3年的当地助产士哈莉玛说,在塞达特,中国医生接生的孩子最多。

周珑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副主任医师。她说:“很多从事医学工作的人都有个梦想,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医疗权利。这是我报名援外的主要原因。”报名援外时,周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。“工作的需要、患者的需求和家人的支持,都是我的动力。”她说,等援外期满回国,孩子就要上小学了,“希望我的援外经历给孩子以正面教育,让她更富有爱心和同情心”。

“提升当地医疗水平,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”

塞达特分队是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最早设置的医疗点。塞达特分队队员在塞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的骨科、妇产科、普通外科、麻醉科等科室工作。援外期间,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,坚守在一线。张建海表示,走在塞达特大街上,经常会有路人停下来,热情同他们打招呼,或者真挚表达谢意。“医疗队已经成为当地诊疗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想到我们的工作为摩洛哥民众带来更多健康,我和队员们感到十分欣慰。”

下午,中国援摩医疗队总队长范晓盛从拉巴特驱车来到塞达特。他对张建海说:“春节到了,我来看看你们,带来了一些物资。这两个大灯笼可以挂在住地。”

范晓盛告诉记者,过去一年多来,医疗队与当地医疗机构加强沟通协作,分享中国经验,取得不少进展。总队部与摩洛哥卫生部国合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及时沟通合作情况;穆罕默迪亚分队与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开展了“援摩医疗队有话说”中医专题讲座;梅克内斯分队实施高难度皮瓣移植、封闭负压引流等多项当地医院的首例手术;阿加迪尔分队向当地医院捐赠大量医药器械;舍夫沙万分队积极参加义诊,完成白内障手术100多例;拉希迪耶分队为一名107岁的摩洛哥老人成功实施肝脓肿手术;《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妇产科临床工作手册》在当地出版发行……

范晓盛表示,摩洛哥国内的医疗基础设施有待改善,医疗队的队员们在工作中经常体会到,当地在开展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还有巨大潜力。“中国援摩医疗队准备针对当地需求,制作一些普及医疗知识的小卡片,并加大开办讲座和深入乡村义诊的力度,帮助更多当地民众预防和及早发现疾病。”

张建海告诉记者,大家平时很注重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教学和临床指导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中国援摩医疗队一批又一批队员接续奋斗,为的是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,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。”张建海说。

“一定把房子建得漂漂亮亮,让中国医生就像回到自己的家”

在医院的西北角,一栋在建的三层小楼格外醒目。这将是塞达特分队中国医生的宿舍楼,预计再过两个月就能竣工。为了改善中国医疗队的生活条件,摩洛哥卫生部特意为修建宿舍楼拨出专款。塞达特省卫生厅厅长哈迪尔·穆罕默德常带设计师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。

宿舍楼前,工人正在装运泥土,准备种植绿植。楼内,对讲机、木地板、单人卫浴等设施已经完备。工程队长亚述尔正在检查电路状况。看到中国医生过来,他高兴地打招呼:“我们一定把房子建得漂漂亮亮,让中国医生就像回到自己的家!”亚述尔此前也和中国医生打过交道。有一次,他的手指在施工中严重受伤,正是中国医生的紧急治疗使他快速康复。

队员们一起开了个小会,商讨宿舍楼的安排以及竣工仪式准备工作。大家表示:“为中国医生修建宿舍楼,体现了摩方对中国医疗队工作的充分肯定,也是中摩友好合作的生动体现。我们要延续好这一传统。”

刚开完会,哈迪尔·穆罕默德来了。他对中国医生说:“中国援摩医疗队为摩洛哥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感谢你们,摩中友好的使者!”

(人民日报摩洛哥塞达特电)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